新德里上空弥漫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焦虑:曾号称“南亚第一”的印度空军,正眼睁睁看着被中国武装的巴基斯坦甩开代差。
为夺回空中主导权,印度孤注一掷,豪掷千金采购俄制R-37M和以色列“空中劳拉”,妄图用“神药”导弹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但这套“纸面精妙”的战术,真能让它脱胎换骨,甚至叫板东方巨龙吗?
就在不久前,号称“南亚第一”的印度空军,在跟巴基斯坦的空中摩擦里,被结结实实地羞辱了一番。这已经不只是军事上丢了面子,连带着外交上都跟着矮了一头。
更让他们心里发毛的是,就连孟加拉国、尼泊尔这些传统上围着自己转的小兄弟,如今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,不再那么听话了。新德里的高层们猛然惊醒,原来自己在国际上的嗓门,好像没以前那么响亮了。
这一切的背后,都绕不开一个脱胎换骨的巴基斯坦空军。
得益于成体系的“中国制造”,巴基斯坦空军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。尤其是歼-10CE战斗机,配上射程变态的霹雳-15空空导弹,这套“中式套餐”让巴基斯坦第一次拥有了碾压印度的超视距打击能力。
什么叫超视距打击?说白了,就是你的飞机还没在雷达上看见我,我就已经能锁定你、发射导弹了。这在空战里,几乎等于提前宣判了你的死刑。
更让新德里夜不能寐的是,这可能还只是个开胃菜。风声已经传出来了,巴基斯坦未来很有可能会拿到中国的歼-35隐形战斗机。那可就是代差了,是从看不见到看不懂的差距。
到那个时候,双方空军的差距可能就不是拉大,而是彻底固化,印度再想追赶,恐怕连人家的车尾灯都看不见了。
面对这种火烧眉毛的局面,新德里显然坐不住了。
按部就班地发展?等俄罗斯的苏-57战斗机?那玩意儿从引进到形成战斗力,没个十年八年下不来。远水解不了近渴,等到那时候,黄花菜都凉了。
于是,一种极度渴望“弯道超车”的急切心态,彻底主导了印度的国防规划。既然飞机平台本身暂时拼不过,那就干脆砸钱买最顶尖的“长臂”武器,用导弹的射程优势,强行把战场平衡给拉回来。
这是一种典型的技术投机,想用一两件“神器”的锋利,来掩盖整个作战体系和飞机平台的短板。
为了夺回岌岌可危的空中主导权,印度空军盯上了第一个目标。
上次冲突的教训太惨痛了。印度最精锐的苏-30和“阵风”战斗机,挂着俄制的R-77和法制的“米卡”导弹,最大射程也就八十公里左右。而对面巴基斯坦的霹雳-15,有效射程超过一百五十公里。
这是什么概念?这就好比两个人对决,人家拿着长枪,你拿着匕首。人家在你够不着的地方,就能从容不迫地把你捅个透心凉,你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。
为了扭转这种被“吊打”的局面,印度把目光投向了俄罗斯的压箱底宝贝——R-37M超远程空空导弹。
这玩意儿在乌克兰战场上可是大放异彩,打出过两百多公里外击落苏-27的惊人战绩,公开的最大射程更是吓人,足有三百公里。
印度的算盘打得非常精明:用自己的苏-30MKI战斗机当发射平台,躲在远远的安全区,直接猎杀巴基斯坦空军的“大脑”和“眼睛”——也就是ZDK-03和瑞典产的“爱立眼”预警机。
在他们看来,只要干掉了这几架在天上盘旋的预警机,巴基斯坦的歼-10CE机群就会瞬间变成瞎子和聋子,失去统一指挥和战场信息。到那时,印度的苏-30和“阵风”就能一拥而上,收拾这些信息孤岛上的战斗机了。
这个计划听起来确实诱人,一招釜底抽薪,直捣黄龙。
可惜,它有一个致命的罩门。R-37M这种超远程导弹,要想打出三百公里的极限射程,载机必须玩命地爬到万米以上的高空,借助稀薄的空气和地球曲率,给导弹一个最佳的滑翔弹道。
俄罗斯在乌克兰能这么干,是因为俄军基本掌握了制空权,可以大摇大摆地在高空“居高临下”地欺负乌克兰飞机。
但印巴前线可不是这种一边倒的局面。巴基斯坦早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防空网络。一架慢悠悠往万米高空爬的印度苏-30,在对方的雷达屏幕上,简直就是一个又大又亮,还自带光环的VIP靶子。
恐怕它还没来得及锁定几百公里外的人家预警机,自己就已经被从地面和空中射来的好几枚导弹给锁定了。
很显然,印度军方也明白,单靠一款空空导弹就想翻盘,有点太天真了。
于是,他们准备了第二套方案,一个更狠、更毒的复合战术。既然空战有可能打不赢,那干脆就在你的飞机上天之前,把它们和整个机场一起从地图上抹掉。
这次,他们看上的是以色列的“空中劳拉”空射弹道导弹。
这件武器在以色列空袭伊朗的行动中一战成名,它的陆基版本也曾在纳卡冲突中被阿塞拜疆用得风生水起。它的参数非常亮眼:导弹重达1.7吨,能带一个600公斤重的巨大战斗部,射程超过400公里。
最可怕的是它的攻击方式:由战斗机发射后,它会以一个极高的抛物线弹道飞向目标,最后以接近6马赫的速度,几乎垂直地砸向目标头顶。这种“天降正义”式的灌顶攻击,还带末端机动变轨能力,几乎无法拦截。
对于印度来说,把“空中劳拉”装到苏-30MKI和“阵风”上,就意味着它的主力战机再也不用冒险冲进对方密集的防空网了。
它们可以在防区外,从容地对巴基斯坦纵深的空军基地、指挥中心,甚至是中国西部边境后方的一些关键设施,发起精确的外科手术式打击。
这背后,藏着印度一个野心更大的作战构想:用俄罗斯的R-37M当“盾”,用以色列的“空中劳拉”作“矛”。
具体的战术设想是这样的:先派出一批挂载着R-37M的苏-30,在战线前方撑开一个三百公里纵深的威慑区。这个区域会让巴基斯坦的歼-10C战斗机不敢轻易上前拦截,因为一旦进入,就可能被超远程导弹狙杀。
这就为另一批挂载着“空中劳拉”的印度攻击机,创造了一个宝贵的、相对安全的发射窗口。它们可以趁机前出到有利位置,然后把致命的弹道导弹,像下蛋一样,倾泻到巴基斯坦的地面高价值目标上。
这个计划的核心,就是赌巴基斯坦先进防空系统的数量不够多,网络不够密,想用防区外的饱和攻击,一举瘫痪掉巴基斯坦整个空军的作战能力。
这个“空空导弹掩护,空地导弹突击”的复合战术,在纸面上看,堪称精妙绝伦,把不同武器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。
但战争不是纸上谈兵。当这套战术面对不同的对手时,它的效果,可谓是天差地别。
说实话,这套打法对付巴基斯坦,威胁是真实且巨大的。巴基斯坦国土虽然不小,但毕竟国力有限,先进防空系统的数量和密度,确实可能存在被钻空子的风险。
如果印度真的下了血本,集中使用“空中劳拉”这种大杀器,对巴基斯坦少数几个关键空军基地发起高强度饱和攻击,确实有可能在战争初期,就重创其空军的命脉。
可是,一旦把这柄剑调转枪口,对准喜马拉雅山的另一边,这套所谓的“完美风暴”,瞬间就成了茶杯里的风波。
它对中国,远远构不成所谓的“颠覆性威胁”。
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担心几枚战术弹道导弹的国家了。对于“空中劳拉”这种高抛弹道、高速突防的目标,解放军的反导体系建设,早就把作业做得滚瓜烂熟了。
从负责末端拦截的红旗-9B,到负责中段拦截的红旗-19,甚至更先进的后续型号,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从高到低、远近结合的战区反导大网,有好几层“渔网”等着你自投罗网。
更要命的是,印度整个作战构想的根基——也就是发射平台的生存能力——在中国面前,脆弱得不堪一击。
不管是外层的R-37M威慑,还是内层的“空中劳拉”突击,都得靠苏-30或者“阵风”这种四代机平台去执行。
这些飞机只要一靠近中国边境空域,就会立刻暴露在我方由预警机、地面大型相控阵雷达、天基卫星和各种电子侦察系统构成的立体天网之下,每一个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在一个完全不掌握制空权,甚至连战场信息都被动挨打的环境里,印度战机别说拥有什么“安全的发射窗口”了,能不被瞬间锁定击落,就已经是烧高香了。
说得更直白一点:你挂的导弹能打三百公里、四百公里,听起来很唬人。但你的飞机,连进入发射阵位的那条命都没有,那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?
归根结底,印度眼下这场近乎疯狂的军事采购,更像是一场针对自身战略焦虑的“心理按摩”。
它试图用几款外购的“明星武器”,和纸面上看起来很美的战术组合,来掩盖自己在整个国防体系建设、军事工业基础和战略耐心上的深层次短板。
然而,现代战争的胜负,早就不取决于一两件装备的参数比拼了。
这场军备竞赛,究竟是在追赶对手,还是在徒劳地追赶自己内心的影子?风,吹过喜马拉雅,没有答案。
红腾网-股票配资论坛官网-深圳配资开户-10倍配资可以找谁代注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